第470章(1 / 2)
一想到这儿,乌桓人在走出大帐的那刻仰望天空,祈求历代的先大人们予以提示。
要不他和东胡王卢他广一样投汉吧!
可是汉人真的愿意接纳他吗?
毕竟他们南下抢劫的事还历历在目呢!
而且就边境汉人对游牧民族的仇恨程度来看,乌桓这个匈奴人的狗腿子是最可恨的。
所以明白古代的统治者为何喜欢异族前锋吗?一方面是拿其当炮灰来“纯化”那些吞并的土地,而另一方面是异族镇压农民起义没有负担。
比较经典的例子是唐肃宗时以让回鹘洗劫长安来转移已对唐室不满的黔首们的仇恨对象。
其次就是沙皇用哥萨克人和鞑靼人镇压斯拉夫人的农奴起义,驱逐国内的犹太人,使得斯拉夫人和犹太人的仇恨对象被成功转移。直至沙俄像晚清对待东北旗人般发不出饷又不许他们退役谋生后,那些层参与镇压工作的哥萨克和鞑靼士兵也调转枪头,决定给沙皇些颜色瞧瞧。
乌桓的情况与沙俄时的鞑靼人有点相似,但却没有鞑靼人的族群规模与较高地位,所以沦为历史的炮灰也是无可奈何的悲哀。
“小帅(邑落的统帅,地位次于本部落的大人),左贤王那儿是怎么说的?”回话的乌桓人离帐归乡时,随行的骑兵小声问道:“渐氏大人(乌桓部落的首领之一,地位次于众首领之首的乌桓大人)怎么向乌桓大人回话啊!”
要知道被伊稚斜抢走的不仅有乌桓大人的女儿,还有那些乌桓部落的大人之女。
同理,于单让乌桓大人的儿子上战场时肯定会有大批的乌桓骑兵沦为炮灰,这对乌桓而言绝对是灭顶之灾。
作者有话说:
不知为何有争论是人争论下一任皇帝是男是女的问题,我不是说了吗?是女继承人,女皇帝。要不我把前面的孝仁帝改成孝仁女帝?我觉得女继承人,皇太女在前面已经暗示很明白了——《山鬼》,三十六年的太上皇。我知道女帝登基很难,但再难也难不过武则天吧!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怎么会有三十六年的太上皇设定?
“回话?我都不知如何向渐氏大人回话。”乌桓渐氏的小帅苦着脸道:“离匈奴太近是渐氏的错吗?”
就是因为部落靠西,离左贤王的领地太近,所以那些麻烦的活计全都教友他们处理。
说白了就是乌桓送给匈奴的受气包。
长此以往,别说是小帅,估计整个渐氏部落都要挑梁子不干了。
“所幸的是,比起处理咱们这种无名小辈,北边那个才是于单的心腹大患。”
“左谷蠡王?”
“母阏氏与军臣单于的关系连咱们这种偏远之地的人都略有耳闻,更别提在丁零的不断攻下,须卜氏的日子可是越发难熬了。”渐氏小帅吸吸鼻子,努力不让自己显得毫无底气:“长此以往,须卜氏与军臣闹翻只是时间问题。”
随行的骑兵不懂政治,但也明白母阏氏的部落对王庭的重要性。
“真不明白单于母子为何闹到这种地步。”作为一名“屠父而不弑母”的乌桓人,骑兵不免多嘴两句:“他若不与母阏氏和须卜氏重修旧好,左谷蠡王和兰氏肯定会捅他一刀。”
骑兵比了个插刀的手势,举例说明道:“就像呼衍氏对头曼那样。”
冒顿单于的母亲(匈奴语“母亲”)和头曼单于所宠爱的阏氏同为呼衍氏之女,所以在冒顿鸣镝弑父,杀掉父亲的爱妾幼子后,呼衍氏没有任何反应,而是和其它部落般很快效忠新任单于。
如若伊稚斜像冒顿那样以下犯上,估计母阏氏和须卜氏会很开心吧!
这么一想,骑兵的表情也轻松许多,完全不像来时那样垂头丧气。
“只是暂时安全。”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的渐氏的小帅并未感到一丝丝的放松。相反,他的胸口一直都有无形的巨石把他压得喘不过气。
左贤王虽年轻气盛,但是跟在他身边的左右当户,王庭里的颛渠阏氏却没那莽撞,不会与左谷蠡王、右贤王以及母阏氏轻易开撕,所以这当面对质是肯定会有的。
问题是对质的内容与渐氏小帅引导的内容相差多大,能不能圆上几分。
所幸的是渐氏小帅非常确定左谷蠡王与中兴说的屁股不净,所以只要二人的联盟彻底暴露,匈奴王庭也没心思计较渐氏小帅在这件事上的添油加醋。
不幸的是军臣不会,也不可能轻易处死鬼鬼祟祟的弟弟。
母阏氏和须卜氏会保下伊稚斜。
而且就军臣一系里有且仅有个于单能继承王位的当下,伊稚斜作为太子备胎是有必要存在的……即使是让龙城大会投票表决,他也不会轻易go die。
这么一想,渐氏小帅就更绝望了。
当然,现在只是渐氏小帅一人绝望,而等他们回到乌桓后,绝望的就是整个部落。
………………
“郡守,刚刚在城门口捉了逃回来的汉人。”辽西郡的郡守府,值班的士兵进门报道:“他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