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554章(1 / 2)

加入书签

赵子添在一旁看着,不好相劝、不能埋怨,只是看着。

林小福见杨吴氏那一桌有赵张氏在,便没过去道别,悄悄走去院门口,和等在那儿的杨燕往外走,走到村道上才说了悄悄走的原由。

“放心吧,我们家都知道你买杏子的事儿,也知道你们赚头不敢拿出来的事儿了。”

杨燕便笑了起来。

原来外婆叮嘱她时,也把林小福不能说的话也说清楚了。

通过杨燕告诉了杨家人,这样杨家人就不会把杏子的事儿拿出来说了,赵家人自然不知道。

到了余家,杨燕就领林小福去看了那几筐杏子。

“妹子,你会的东西真是多,又是酿酒又是做杏脯,愣是将我娘家的存货都要掏光了。”

杨燕性子也是爽利的,对林小福的印象可谓十分的好了,当下就说笑起来。

“杏脯并不难做啊,关键是要有销路,买卖就这样,只要有销路,货都不是问题。”

林小福笑着解释。

“回头杏脯做好了给我留点儿,我帮你试试好不好吃。”杨燕却道。

“我以前也自己做些的,只是你表哥总说有点酸,要不就太甜了。”

“你是用冰糖还是用蜂蜜生腌的?”林小福便问。

杨燕一听连忙点头。

“我一开始就用的蜂蜜,你表哥说酸,我就再加冰糖水浸着,再搁坛子里腌着,想吃就用筷子夹几块出来。”

林小福便笑道:“按常理或许是这样,但我这次想试试先用慢火蒸上一刻钟。”

“将果肉蒸得透而不软,放凉之后晾着,晾到半干果肉蜷起来时,再拿蜂蜜浸着,这是一种甜吃法。”

“另外一种,切块之后拿开水快速焯一遍,再放到盘箕里直接晒上半天,就上午晒着,下午收了,再拿薄盐拌匀,装在坛子里腌着。”

这种做法和做酱菜差不多,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林小福也不怕说出来,毕竟做杏脯并不是什么独门手艺,就是一些铺子也卖的。

虽与盐津梅子异曲同工,但她不说,已经淹渍好的半干杨梅,谁知道是怎么弄得这么好吃、与众不同的?

表嫂也是个有心机的

而她的杏子酒,也是在常见的方法上改良了,还加了一些别人没有的东西。

只要她不说,旁人只当她是一样做法呢。

还有杏子酱,等她得空了,再拿去找找生意,或者交给方家去卖。

方家现在就相当于一间没有铺子的杂货铺,买卖十分方便。

而她,进货有花果村,卖货有方家,她只要策划好、进货、供货就好了。

而她大方传授的经验,听得杨燕欢喜不已,连忙道了谢,说回头要再做做,一定要让余程光说好吃。

林小福却是笑,没有再说什么。

若杨燕将这手艺做好,也不排除余、杨两家从此也多了这门手艺、自产自销了。

不久大舅娘也回来了,杨燕连忙将儿子交给婆婆,就和林小福去喝茶歇歇。

正说着话,余家兄弟们就回来了,身后还跟了一大群。

杨家兄弟和村塾里的少年人,就如那天赵子富的同窗去看杨诚一样,今天杨诚的同窗也来同赵子富说话。

都是读书人,明年想去科举场上见见世面,到一起自然多的是话题。

杨家太热闹,他们干脆跑到余家来坐了,说话也方便一些。

杨燕给他们都泡了茶,就同林小福到屋里说话。

杨燕却是细问林小福与赵家众人的关系如何,赵家几人如何。

林小福心里咯噔了一下,暗道这表嫂也是个有心机的,谈笑之间就要替杨家打听赵家的内情了吗?

她连忙笑着说了些无关紧要的,强调赵子诚是继子,也不奢望能分到家产,做为拖油瓶能被继父健健康康地养大成人也是不易。

不管是还有一半血缘亲,还是要报答养育之恩,该他们出的他们会出,不想给他们的他们也不会要。

“原来是你婆婆当年带过来的孩子呀,难怪我总觉得你公公婆婆更倚仗大房一些,还当是偏心不喜二房呢。”

杨燕听了惊讶,这才感慨道。

“管他们呢,反正我夫君当年跟着师父学了打猎,有手艺和武艺在身,如今又娶了我这个聪明媳妇儿,我们的日子可比原来好过多了。”

林小福便笑道:“也是公公明理,当初同意我们回林家住,我娘和小弟小妹才有个倚靠,不然他们都要被林家大房和三房欺负死。”

“当年我爹就是这样根本种不了茶叶,生生地让山地变成了荒山,我们就把地租给村里,这才把茶叶种了起来。”

“再加上卖干货,既不欠债,又有余钱,我娘如今可是日子不愁呢。”

林小福稍微提了一下当初的事情,但也不会细说,只要将几家关系挑明就行了。

如今表嫂正面问起,总要有个回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