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261重儒引风导以良(2 / 2)

加入书签

门阀大族间互相吹捧,发展到最终,只能会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从而导致阶级、阶层僵化,致使国家失去进步、变革的动力,荀贞可不想搞什么九品中正制,此其一也;其二,改革经学,以破浮华,儒学固有其弊,可较之“浮华”,儒学敦厚致用,在尽力使儒学不要陷入后世的僵化之前提下,从中长期来看,确是没有第二种更好的学说可以代替儒学。

只是,虽大致有了该如何解决此风的想法,一来此风历时已久,难以立变,二来当下首以军务为重,是而,荀贞却是难以大刀阔斧地正式施行,只能先试着引导,做一些铺垫准备。

本来,荀贞是打算在等到谋取了兖州一部、或者扬州部分,待徐州於战略上有了更广的纵深之后再对此着手铺垫的,没有想着这么早就下手,可许劭的到来却使得他不得不提前着手。

荀彧、荀攸等告辞离去。

荀贞等了会儿,唤门外吏,吩咐说道:“忘了一事给公达说,你去把公达再请回来。”

门外吏应诺,急忙追出去,不多时,把荀攸又请了回来。

荀攸入到堂上,问荀贞道:“明公忘了何事没说?”

“公达,吾闻大兄近月著《正论》,书可成否?”

“大兄”说的是荀悦。荀悦於现居徐州的诸荀中年岁最长。

“尚未成。”

“成了几篇了?”

“约成一半。”

“改日待大兄书成,你可取来,我要细细观阅。”

“诺。”

荀贞似不经意地说道:“郑公儒学名家,许公风议领袖,我家世代传以儒业,才俊云出,诸祖、诸父且不论,仅吾之同辈兄弟中,大兄雅好著述,常有鸿论,文若善辨贤进才,友若、休若交游海内,才、论皆优,俱一时之冠,与郑、许相较,亦不逊也。”又道,“长文,我之外亲,族为州姓,性好品题,所议人物,辄中其优劣,假以时日,当不使许公专美於前也。”

荀攸何等聪慧之人?闻弦歌而知雅意,顿时明白了荀贞的意思。

荀贞的意思很明显,“大兄雅好著述”只是一个引头,他话里的重点在荀彧善辨贤进士、荀谌和荀衍喜好交游、陈群好品题人物,是要荀攸暗地里给荀彧、荀谌、荀衍、陈群等人制造声势,把他们推成徐州士人的“浮华”领袖,从而降低许劭可能会在徐州产生的舆论影响力。

荀攸笑道:“明公所言甚是。”

两人相对一笑,不需再多言。

事实上,荀贞早在初掌徐州后,为对抗“浮华”领袖,为把舆论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已经在推动提高荀彧、陈群等人在徐州士林的名声了,也已经小有成果,一些徐州的士人,特别是年轻的士人,不管是出於希图借此入仕之由,还是确实敬慕荀彧、陈群等的德行才能,已经团结在了荀彧、陈群等的周围。荀彧、陈群两人中,又以荀彧的名声为佳。

荀贞又说道:“张子纲文雄德高,张子布徐地之望,陈/元龙豪杰之士,可为徐州楷模矣。”

张纮善文,书法也好,品德高洁,张昭刚严方直,在徐州的号召力不小,陈登年少成名,气雄节壮,三人年岁不同,才德有别,但确可俱被称为是徐州士人的代表。荀贞现毕竟是主政在徐,徐、豫地域有别,不能只推升荀彧等人的声望,也需要树立几个本地士人为徐州士林的榜样,张纮等三人现皆入仕州中,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在徐州的影响力。

一方面推动荀彧等声名的提高,一方面树立张昭等为楷模,如此,双管齐下,许劭名气虽大,定也难如昔日“月旦评”时一枝独秀了。

荀攸应道:“诺。”

说及陈登,荀攸想起了刘繇,说道:“明公,给刘正礼的信已经送走数日,料以路程,应是早到刘正礼的手中了,然至今不见他的回复。看来,他是不想来郯县住,只想托庇於陈家啊。”

“给文谦去信了么?”

“去信了。”

“再给文谦去一封信,叫他遣刘丞去淮浦见一见刘正礼。如是他果不肯来郯,就在淮浦给他置个宅院,……最好是和陈家比邻,由他在淮浦安居罢。”

“刘丞”指的是下邳丞刘儒。

刘儒是颍阴刘家的人,颍阴刘家也是汉室宗亲,让他去见刘繇,自是最适合不过。

荀攸应诺,又道:“琅琊盐豪已定,糜子方想来不日便能榷盐完毕,盐铁者,国之重事,以攸愚见,明公似可着手下步了。”又笑道,“明公许纳糜子方妹为小妻,不知打算何时聘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