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176节(2 / 3)

加入书签

这些赵人,要么被管服帖了,要么就是老实的庶人百姓,他们没有理想,没有雄心壮志,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能与父母亲人一起,过安定的生活。

他们被俘虏的这两年,在秦国的土地上,过的就是安定的生活,唯一的不满足,就是与父母亲人分离。

如果没有他们还可以与亲人团圆的念想在,这些赵军俘虏,恐怕早就起乱子了。

安平君为什么要白白送给赵国三万石粮食,还说通赵王不要阻拦赵离人选择到河内讨生活?还时不时的就给赵王写信,问赵国到底要什么时候才交付答应给秦国的赵军俘虏的家眷?

在此之前,汤榆只当是主君仁慈,看不得百姓家人离散之苦,这非常符合主君一向表现出来的宽和对待百姓的政策,但现在,汤榆对主君这个做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这是一个阳谋,是一个安定几十万青壮人心的阳谋。

从秦军围攻邯郸城,主君要求一定要将邯郸城里的赵军俘虏家眷接出来,才能真正的退兵开始,这个阳谋就已经开始了。

那个时候,赵军俘虏将近有四十万。从邯郸城里带来的那些俘虏家眷们到达河内的时候,安平君为此特地举办了一个认亲大会,他让所有的四十万赵军俘虏,全部列队在荒野上,将这些家眷围成一个圈,然后秦军卒分批按照户籍册上记载的人名和住家地址给这些家眷寻找亲人。

每一个点名出来认亲的赵军俘虏与亲人们相拥哭泣的时候,那些围在一起的赵军俘虏都清楚的将之看在眼中,那个时候,他们的心里都在想什么?

是冲出去跟这些秦人拼了,若是侥幸留得一命逃跑出去,就能自己回家见亲人了,还是等待安平君将他们自己的家眷从赵国要过来,然后在河内与家人一起团聚?

汤榆忍不住在想有前者想法的,忍耐不住一定要挑事离开的,是不是已经在这两年多里,都被他们因为违反各种军律都

给杀光了?剩下的,就都是有后者想法的人?

几乎所有赵国和河内的百姓都知道,主君无偿送给赵国三万石粮食,这个大手笔的举动,吸引了许多赵国的离人来河内讨生活,主君要他给这些赵离人编纂户籍,然后将那些编纂好的户籍册抄录好多份,都送去赵军俘虏聚居的地方,要他们自己在各自里典的带领下认亲。那个时候,他只将这些当做一个任务来做,现在看来,这是“安定阳谋”的延续啊。

汤榆重点关注这些俘虏,所以汤榆自己非常清楚,这些赵军俘虏每旬最高兴的日子,就是去他们居住的乡里里典那里去查阅新到河内来定居的赵离人薄册,看看这些簿册里,有没有记录着他们的亲人。

如果有表现突出的,还会被选出来去安阳公干,近距离的去与赵离人们接触一番,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熟悉的乡人

原本这样的日子,这些赵军俘虏可以继续带着期盼过下去,期待着总有一天,安平君会让他们与自己的家人团聚了,安平君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每天没荀每月也总是能听说同袍们有谁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家人,然后一起搬离俘虏乡,去重新划分给他们土地耕作的乡里去生活了。

因为这些找到家人的俘虏安新家的地方离俘虏乡并不远,有相处好的,也会寻着各种时机带上一斗粟米、半条腊肉的去这些人家家里去做客,这些人找到亲人之后过的是什么样的安定日子,赵军俘虏们都实实在在的看在眼里。

所以,虽然已经在河内住了两年了,但几十万的赵军俘虏们,却是一天比一天的安分,以前几乎每天都要杀几个不服管教的俘虏,现在一月都寻不出几个犯事的了。

但是,秦赵开战了。

赵军打进河内了,原本安分下来的赵军俘虏们开始心思浮动,有的受了间人的几句话挑拨,就要冒险归赵,但也有的觉着事情蹊跷,选择留下来观望,没有跟随冒险出逃。

出逃的那些,自然一个都没跑的全被抓到了。

汤榆看着被重新聚集在一起夯头搭脑的赵军俘虏们,心想,主君就是主君,他是不是早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了?

有人跟汤榆回禀,说在这里的这些都是不反抗主动认罚的,那些反抗突围的,都已经按叛逃罪给射杀掉

了。

汤榆头疼不已,射杀掉的是绝小数,以赵军俘虏几十万的基数来看,射杀的那十来个人,几乎可以不算数。

这可怎么办?

正在汤榆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来报,荀子来访。

汤榆心下一跳,大儒荀子怎么来了?他这个时候来找他做什么?

会不会是为了这些俘虏来的?

还有,鸡才打鸣呢,今夜发生的事,他是怎么知道的?

荀子:老夫在河内这大半年,可不是白待的,收几个弟子伺候他这个老师不是寻常吗?

荀子是被一个青年搀扶进来的,汤榆打眼一看,不由特别想翻一个白眼,以表示自己的无奈。那个扶着荀子以弟子自居的青年,赫然就是被他选出来做间去挑动赵军俘虏出逃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