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67节(2 / 3)

加入书签

延,迅速在偏殿换好了衣服。

一排排身穿红色官服的贡士们站在太和殿前,紧张地等着礼官宣布最后的结果。

萧景曜神色轻松,举止愈发从容,便是简单地站在那里,都给人一种自在淡定的感觉。在一众穿着同样衣裳的贡士中,萧景曜显得格外突出。

许久,穿着明黄色龙袍的正宁帝出现在御阶之上。

一甲三人由正宁帝亲自宣布,这也是一甲三人的荣耀。

萧景曜等人屏息凝神,等待着最后的判决。

正宁帝缓缓开口,语气比殿试时多了几分威严,“本次一甲三人,状元萧景曜,榜眼楚行昭,探花陆含章。”

萧景曜心中一定,在正宁帝说出他的名字时,侧身从御道中出列,正好站在丹陛前,丹陛石上正好雕着一只大鳌,萧景曜一出列,正好站在大鳌头部的位置。这是状元该站的地方,所谓的“独占鳌头”,便是由此而来。

看着丹陛石上的大鳌,萧景曜心中也难免生出一股豪情,状元终于到手了。

连中六元成就达成,开出超级奖励——青史留名!

萧景曜站在最中间, 楚行昭和陆含章一左一右站在萧景曜身后。后面所有的考生们都对他们投来羡慕嫉妒的目光。

同进士和进士有着一道鸿沟,一甲三人和其他进士同样有差距。

最明显的就是,一甲三人可以直接授官。如萧景曜, 状元到手,直接授翰林院修撰一职,从六品, 楚行昭和陆含章两人,可授翰林院编修, 正七品。

其他进士,则还要继续在庶常馆学习三年, 称“庶吉士”, 三年后通过考核, 才能有机会成为翰林。

也就是说萧景曜他们这一甲三人, 在官场的资历, 就能比同年们多出三年。

正好官员三年一次考评, 其他同年们刚刚得了个差事,萧景曜他们三人已经能进行第一次考评, 考评上等的, 还能有升官的机会。

这才是真正的赢在了官场的起跑线上。无怪乎其他进士们对他们这般羡慕嫉妒恨。

官场是个多么看资历的地方!三年呢!

经历过三年之后再三年,不知等了多少个三年才顺利通过乡试会试的考生们,对三年这个数字可真是太敏感了。一想到自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通过了殿试,却还要在庶常馆学习三年才能做官,哪怕新科进士们内心再强大,也忍不住想叹气。只觉得他们的人生真是被分成了无数个三年。

萧景曜飞快在心里过了一遍榜眼楚行昭的资料。这位是礼部右侍郎家的孙子,楚家虽然比不得公孙家名满天下, 却也是诗书传家的名门望族。

这么一想,萧景曜嘴角便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看似他们这一甲三人都是陛下按才学选出来的。仔细一分析, 萧景曜自己,平头百姓一个,家里只是小富,在官场上没有任何根基,和权贵望族都挨不到边。

楚行昭,官宦子弟的代表,还是京城人士,又压了江南士族代表的陆含章一头,达成了微妙的南北和谐。

至于萧景曜也是南方学子这事儿……这货太过变态,属于百年不遇的特定现象,不好分析。

而且,就跟先前萧景曜和陆含章比试时,国子监学生说的话那样。萧景曜进京后多受公孙瑾教导,公孙瑾身上又有一个国子监祭酒的职位,萧景曜勉强也能算半个国子监学生。

这样一分,萧景曜成了半个南方人和半个北方人,一甲三人南北士子完美平衡。

平衡个鬼啊……萧景曜嘴角抽搐,觉得这个划分是不是有哪里不太对,自己怎么就半北半南了?

就离谱。

萧景曜眼角抽搐,却也从中砸摸出一点帝王的平衡之术,估摸着本届传胪应当也会是北方士子。

果不其然,正宁帝宣布一甲三人的名单后,传胪则由礼部官员宣读。

“第四名,兖州太清府慧明县林进筠。”

兖州离京城还算近,林进筠当然属于北方士子。

萧景曜偏头看了一眼兴奋出列的林进筠,对方大概三十多不到四十的年纪,国字脸,留了短须,十分端正的长相。行礼谢了恩之后,林进筠便强压着内心的兴奋,恭敬上前接过礼部官员手中的黄榜,逐个宣读接下来的进士和同进士名单。

传胪传胪,本就是唱名之意。二甲第一名有传胪这个别称,自然是因为他要宣读除一甲三人之外所有新科进士的名单。

林进筠拿着黄榜的手都在发抖,声音也明显有所波动。

“孔其文,二甲进士。”

“李跃洋,二甲进士。”

……

“封鸿轩,三甲进士。”

……

唱名唱到最后,林进筠的嗓子都有些哑。

好在大家在参加传胪大典之前,就跟着礼部官员学了传胪大典的礼仪。儒家本就重礼,要是在这个重要时刻失了礼仪,基本就告别升官了。除非自身素质十分过硬,能洗刷掉今天留给大人们的不堪重用的负面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