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357节(2 / 3)

加入书签

么力气,坐着个东西上山,这算什么爬山嘛。

“我……。”温润刚要说话,那边滑竿起行了。

温润不是第一次乘坐滑竿,当年那也是见过谢六公子他们来的时候,乘坐的那种高级滑竿,但是自己来这里之后,倒是头一次坐。

还很新鲜!

他是男人,这滑竿上就没围上纱帘什么的,坐的高就是看得远:“这里风景真好,花红柳绿如美眷,草长莺飞千歌回!”

“嗯嗯。”王珺扶着滑竿走山路,脸不红气不喘。

这可比他当年随军征战舒服多了。

虽然他不太明白,这人的诗词是个什么意思?

温润看着远山近景,坐在晃晃悠悠的滑竿上,十分的惬意,但过了一会他就伸手摸一摸王珺的额头。

以前俩人站在一起,王珺比他高一个头呢,想摸的话,还得伸胳膊抬手。

现在嘛,他坐在滑竿上,王珺就在旁边,他一伸手就能摸到王珺的头啦!

“怎么了?”王珺晃了晃脑袋,他早上起来已经将头发梳理的很整齐了。

“没,看你出汗没有?”温润道:“山上风大,出汗擦一擦。”

“不出汗。”王珺摇了摇头,这么点路出什么汗?

他们走了能有一会儿,到了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一看就是开凿了很久,一路上树木高大,一看就是养了很多年的那种,还有山上不少果树都开了花儿,粉粉白白的很好看。

而在这些之中,山顶上有一个不大的广场,广场中间立着一个亭子。

这个亭子造型古朴典雅,最主要的是,这个亭子是用石头搭建起来的!

汉代以前的亭子,大多是驿亭、报警亭,亭子的形体较为高大。

魏晋以后出现了供人游赏的小亭。

亭子不但成了赏景建筑,也是一种点景建筑了。

可是眼前这个亭子,基座高达半米之厚,四四方方的一座亭子,只有一层,用的材料是汉白玉,这可讲究了。

在古代,汉白玉是一种名贵的建筑用料。

它洁白无瑕,质地坚实而又细腻,非常容易雕刻,古往今来的名贵建筑多采用它作原料。

据传是因为从汉代起就用这种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筑宫殿,装饰庙宇,雕刻佛像,点缀堂室。

又因为是从汉代开始用这种洁白无瑕的美玉来做建筑材料的,人们就顺口说成了汉白玉。

其实是一种石料,并非是玉石。

最主要的是,这东西一般的地方可不能用,也是讲究的建筑用料。

一般都是给皇家修建宫殿啊,寺庙道观雕刻个像啊什么的,据说皇宫里的白玉栏杆,就是用的汉白玉。

但时至今日,汉白玉这种石料用的时候都会雕琢一下,毕竟是个上档次的东西。

可眼巴前儿这个亭子不一样。

基座是很大块的石砖样式,以楔的方式打的底座,而亭柱同样也是汉白玉的,一共就八根,俩俩靠在一起,四四方方的一个大概有五六十平米的石头亭子。

且没有什么雕琢的手笔,只有简单,朴素,大气和典雅。

“这是?”温润有了点猜测。

“这就是你心心念念的望江亭,上去吧。”王珺拉着他,毫不避讳的上了望江亭。

“这里就是望江亭?”随后跟来的就是王玫一群女眷。

“对,这就是望江亭。”王珺道:“咱们永清府的那个在码头旁边的赏雪台,就是学的这个望江亭而建造的,为的是风雅一下嘛。”

他还记得永清府的赏雪台呢。

因为温润在那里赏了不止一次的雪。

“这就是汉代的望江亭?”温润扫了一眼亭子的顶上,发现这亭子的顶上同样是用七八个石条搭建起来的,但是石条上盖着的却是干燥的稻草或者是茅草。

“亭子顶不是汉代的吧?”温润好奇的还想上去摸一摸,无奈个头太矮,手臂太短,够不到。

“亭子是石头砌成的,真是汉代的东西,可顶上不行,这顶啊,听说他们这里的文人雅士们年年都换,春秋两季的时候换一次。”王珺道:“你不是要看汉代的亭子吗?这个就是了。”

温润看了一眼亭子:“望江亭……的确是汉篆的写法。”

亭子上没有匾额,但是在亭子的正中间,立着一个只有半人高的汉白玉石头,上头刻了“望江亭”三个字,用的是汉代的篆书。

一般人还看不太明白呢!

“不是,秦篆我知道,汉代也有篆书吗?”王珺听温润嘀咕过很多次的书法啊,字画什么的,丠丠但是他就记住了开头的那么几个有名的朝代的字体。

比如说秦篆汉隶啊,唐飞白,宋瘦金……。

“汉朝书法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起初,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在东汉进入鼎盛时期;草书(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