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696节(1 / 3)

加入书签

南直隶扬州府、镇江府、常州府、苏松两府的清田全都已经在进行当中。

先前刘瑾‘陷害’了不少官员,张璁受皇帝‘点拨’,也知道了一些反对他的人,两人一合计,算是把江南的官员给祸害惨了,

四个多月以来,江南官员折损过七成,有些地方,知县衙门里连知县都没有,就是县丞并一些捕快衙役,他们分别带着测量员天天下乡。

这种状况之下,江南几府的秋粮自然是受到影响的,往年的征税总是依赖一定的流程和具体人,现在这些全被清田之事给破坏了,保守估计,正德十一年的江南秋粮会下降在三百万石以上,甚至可能到四百万石。

这已经是全国粮食岁入的十分之一了。

如果不是国力强大,这件事确实做不成,因为影响太大,过程中哪怕是皇帝也得知难而退。

不过坊间传着,朝廷新任吏部尚书到了以后,派官的流程重新打通,各地的缺应该都能补上。

下面不知上面皇帝的用意,只觉得这段时间江南光杀官,不补官是吏部尚书换人造成的。

不论如何,清田令在‘不推进就抓人’的大刀的推动下已经在各府全面铺开,上面是要求报进度的,有的县已经完成过半。

不过如此扰民的一系列动作,并不代表现在已经处处和谐。

实际上,在逃的嫌犯、下马的官员亲友以及本身致仕的官员,很多人都还在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如果这件事被推翻,很多人都可以得救,免得像现在一样等着受审定罪。

只是这帮人是想法很多,办法不多,以往是可以纠结一大帮官员统一发声,可现在这类奏疏递上去,皇帝是不收的,那还能咋办?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南昌成了新的圣地一般。

很多人反正是一死,倒是让宁王确实壮大了一些队伍。

不过这个时空中,宁王府并不能恢复护卫,他如果真的聚集人马,那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不答应的就是江西巡抚郑瑜。

正德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他突然接报,说南昌城外,鄱阳湖边,有匪盗聚集,这便也罢了,但这些人不再做那等打家劫舍的事,而是整日练兵,让他特别警觉。

他不知道,宁王有了多家江南士绅的支持,现在是有钱发饷了。

但觉察到不对的他,一方面是快马向朝廷上疏禀报,一方面召集江西三司使,准备调集南昌周边的几个卫所兵进行剿匪。

在他向朝廷上疏的时候,

靖虏侯周尚文已经接到皇帝旨意,授权他调动在宁波驻防的大明海军。

大明现在是海贸发达,带动造船发达。所以商船很多。

宁王名义上是用商船,实际上可以进行部分改造,现在长江之上船只众多,而且拥有大商船的商贾不下百家,朝廷也很难一一查获。

这些信息也是探子回报。

可以这么说,江西南昌,实际上已经被锦衣卫渗透成了筛子。

这不是宁王不行,实在是有心算无心,他没办法。

而既然宁王暗中聚集了一些水兵,那么朝廷这边自然就要把海军也给派上。

与此同时,到十一月的后半月,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筹备,兵部调拨来的军粮也通过京杭大运河,到了镇江港。

去接粮的是周尚文,他左右无事,军粮又极为重要,所以便亲自去了。

当然得多履行一道手续,就是这拨军粮本来是以赈灾和平抑粮价的名义难运的,接收人是应天巡抚,但现在事情有变。

江西巡抚上的奏疏不是密折,他这么一折腾,很多事慢慢开始爆了出来。

……

……

江西南昌,宁王府。

十一月的某个冬夜,对于这里的人来说难眠的。

江西巡抚郑瑜像是掌握了什么实际的证据一般,疯狂的向朝廷递奏疏,与此同时,这家伙还不断地给应天巡抚荆少奎、浙江巡抚姜雍、湖广巡抚谢迁,以及广东巡抚汪献去信,要他们仔细注意是否有乡间大盗、山中匪寇聚众的事情。

他整个就是在预报战事,反正有这个事情,他提前禀报,大功一件,再说上一句:你看,还是我有先见之名吧。

没有这个事情……他妈的,在他看来宁王做的那些事他也实在心惊胆战,干脆引起皇帝注意收拾他算了。

反正文官怕藩王,这在明朝也不多见,尤其是高官,这些人连皇上……不对,有的连死都不怕。

而且和藩王勾连本就是大忌,敢和权贵宗藩抗争,这叫有胆识。

到了这个节骨眼,宁王府中又有大事,便是……王府内少了一些人。

宁王得知以后大怒,他在王府内院冲着娄氏大发雷霆,“那婢女是你的人,如今没有缘由,忽然离去,你竟也说不知道!你可知,本王这王府内,是个什么景象?!本王就是个笑话!啊!”

这家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