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844节(2 / 3)

加入书签

拦截’的荒唐事,不然的话,朱瞻基好好的不在北京待着乱跑什么。

现在姜雍这么提,

便是要借用仁宗的大义,

就是说还都南京,是为了解民之困,为了这个目的,难道还要省那些银子么?

顾人仪的确辨不了,因为仁宗皇帝的地位很高,古代皇帝死了能拿到‘仁’这个字的,那都不是一般人,老实说朱厚照都做不到,因为他杀了太多人了。

“不知皇上以为如何?”顾人仪拱手道。

朱厚照偏着身子,倚在后面。

“太后还是初次到南京,不知能否适应。”

他其实是没怎么考虑过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关乎重大,所以不愿意表态,就拿了‘孝’这个字推脱一下。

实际上他心里是有些纠结。

按照道理说,今后数百年确实是海权时代,随着海贸的日益兴旺,江南绝对会成为最重要的一片地区,很多事物的处理如果递到南京就可以,自然是效率更高。

而且,假若女真还是不可避免的崛起,迁都也可以使得京城远离前线。

但这种考虑有时候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皇帝荒淫、仁政不兴,躲在南京一样会有神州陆沉的那一天。

或许大唐的那种办法不错,那会儿是东西两京,现在也可以南北两京嘛。

其余大臣看到皇帝并没有心思讨论这个事情,也就识趣的不再说下去。

等到他们都走了,

朱厚照揉了揉载壡的脑袋,问:“你觉得呢?要不要还都南京?”

载壡新年十四岁了,在这个年头,再过两年都该成亲了。

他皱了皱眉头,显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样子,仔细想了以后才说:“儿臣觉得不好。”

“为什么?”

“南京离西北实在是太远了。到时候顾得了东南,又顾不了西北。而一旦西北有警,逼得朝廷陈重兵,那便危险了。”

朱厚照略微一愣,

其实想一下地图就会发现,载壡说的对,大明不断向西、向北拓展领土,相比起来,南京离那些就真的太远了。

到时候为了防卫布下重兵的话,那么数十万大军在离京师那么远的地方……还不知是福是祸呢。

“那么东南沿海的海贸和南洋又怎么办?”

“嗯……孩儿是觉得,东部地势平坦,修路不难,所以距离遥远的问题可以通过修路解决。大道畅通以后,南北两京不过也就是几天的区别,影响不大。”

“那么今后再有人拿国家重心南移之说来讲呢?”

这样问其实已经有了一番考校的味道。

载壡似大人一番说:“国家各个部分没有轻重之说,它们都是大明的疆土。”

朱厚照眼神一凝,心怀大慰,他这个五儿子,还真是有雏鹰振翅的感觉。

储位

秋天时,树叶枯黄,千里萧瑟,从南向北的直道上,有一大型车队缓缓向前。

最前方是举旗昂首的士兵方阵,他们骑高头大马,穿锦衣彩服,寻常人只看一眼便不敢靠近。

后方则是一辆接一辆的马车。

马车分大小,而大小自然和地位相关。

马车群后方是几十辆装运货物的板车,最后还有守卫军队压阵。

皇帝的车辆在前半部分,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两京之间的路程大约有2000里,因为不算大部队行军,这种大约每天30-40里路,30里又叫一舍,退避三舍的舍就是个距离单位。但小部队骑马就快了,再加上可以多走一会儿,每天也能行进约100里路。

所以朱厚照这段旅程大约要走20余天,对他来说是有些折磨,但在这个时代其实是正常的。

为此,他带了不少书籍在路上阅读,看累了,就略作休息看看窗外的风景。

他现在唯一有些挂念的就是韩十二郎在西北的战事,

日本方面七月份已经传回战报,而且是由朝鲜人带回来的。因为英国公派回来的报捷船只在海上失去了消息,这才导致消息滞后,甚至让朱厚照有些着急。

这个年头行舟海上,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没有现代的气象技术,不能预知风暴成型的时间和地点。

这些人员的确是大胜之后的一些不幸,朱厚照能做的就是按照标准抚恤到位。

只希望日本的胜利可以告慰战士们,

对于日本的处置,朱厚照定下的国策则更加残暴,就是奴隶化。

现代人总是宣扬着什么人性的光辉,实际上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依靠得就是压迫。

工业化,也就是大机器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是无穷大的市场。简单的说,是个人都得需要这件商品才行,那么就是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食物不行,因为它没办法长期保存不变质。住与行都没办法很好的市场化,有些人他不‘行’,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