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43节(2 / 4)

加入书签

条件不算苛刻,若是东西真的有崔钱生说的那样好用。就是百万也值得,不过对方居然选择要人和分成,这让崔老太爷深思了。

“这都是荣安这个女娃娃自己想的?之前倒是没有看出她有这般谋略,不然替松儿讨了她也是不亏的。”崔老太爷颇为遗憾道。

崔钱生不知道其中有什么渊源,把自己要说的说完便静静地等候在旁边。

崔老太爷没有表态,而是等到了第二天水泥凝固后,看着成果沉默了一会,当即叫来了家里的几个主事人。

“这是钱生从岭南带回来的水泥,造价不过几十文,还是算上了路上的费用的。凝结的效果比得上千金修筑的江米墙,各位觉得怎么样?”

水泥的效果堪比江米,但工序上却简单方便很多,就连等待凝固的时间也缩短了不少。成本低廉,效果极佳,没有什么理由不选择水泥。

几位主事人听着介绍,也明白了水泥这个东西的利益,再一听崔钱生说的要求,也都思索了起来。

“五万金不算什么,就是这分成和人不行。”崔二老爷摇摇头道。

“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要人无非是岭南那边穷乡僻壤,刁民未开化而已。想要人过去也是能理解,不见她说要是有手艺的最好嘛。族里的工坊每年都有那么多干不了活的,给他们找个活路也是一件好事。”

技艺这些东西若是真的那么好学,那手艺人就不会那么珍贵了。更何况很多东西不只是要手艺,还要看地方的材料。

就拿他们太原府的瓷器来说,在大齐那是排得上号的,但也只能在太原府烧制,原因就是只有太原府的泥土能烧,换了别的地方,哪怕是同一个师傅同样的方法也烧不出来。

“不拘手艺,就是个会编筐的也可以。族里要是有这样的人,拿来换个下金蛋的鸡,那肯定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崔钱生说着。

他本人当然是十分眼热这一门交易的,水泥方子要是拿到了,等以后发挥出价值,那他在家族里的地位肯定能提高,最重要的是作为牵头人,他能分到的红利也不会少。

太原府在北方是首屈一指的大府城,周边的邻居也不差,要是太原府兴起了水泥,让其他府城的人看到水泥的便利,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购买水泥。

所以近看是在做太原府的水泥生意,实际上是一整个北方的。这庞大的市场,很难让人不心动。

崔太老爷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琢磨着这里面的利益得失。最后叫来了自己的儿子,“你去看看我们家里有多少年不能干事的人,族里的仆妇和佃农都看看,算个数出来。”

转头又对旁边的族人道:“各家也都回去清点清点,一万人按照各位出的人数来占分成,一千人一十人是半成。至于五千金就由本家出了。这件事是钱生牵的线,他自己占一成。各位有什么看法?”

将成本分摊到各个分支,本家则是占有三成利。若是本家再多出就能多占些分成,同样的遇到风险的时候,也一样的比例承担,这是崔家的生存之道。

用了家里的规矩,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其他也就没有什么话要说。全都在心里算起了这笔买卖的利润。

就算一袋水泥只卖三十文钱,除去成本和给别人的分成,自己若是只占半成利最少分到一文钱一袋,而水泥一旦用起来就是要成千上万的,想要回本用不了多少时间。

这样一笔账大家都会算,更何况这个东西不是用钱能够衡量的。

崔家定下了合约,想要参与分成的分支皆回家里算自己能出多少人。

像崔家这样的大世家,不说整个太原府有一半的田地都是他们的,就连府中的工坊、厂子也多半是他们,其中耕种干活谋生的不知凡几。想要找出一万个老弱病残的人着实不难,难的是有手艺的人,且要说服他们去岭南和活着到岭南。

其实大齐的人家故土情并没有那么重,尤其是在北方的人家,大都经历过战乱,或者是各个世家之间的争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已经成为了一些人生活的常态。

陈大牛前二十年就是这样过的,从他记事起就过着饥一顿饱一顿,三天两头就被雇主赶出去流浪的生活。

这一次到崔家就是因为边疆打了败账,他之前投身的那一户地主连人带牲畜都南迁了,他为了活命不得已也跟着走,同他一起的还有一个邻居叫马有水。

两个人带着家里的老小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才到太原府,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当了崔家的隐户。

虽然有了大世家的庇护,外面的战乱与他们无关,也让他们这些没有地的人能够活下去,但隐户不受朝廷保护,他们成为了隐户,以后世世代代都是崔家的隐户,这比做了军户还要难。

所以当陈大牛从交好的管事哪里听到主家要招募去岭南的人后,陈大牛就十分的意动。

“崔管事,您给我说说,这去岭南究竟是个怎么回事?主家可是不要我们了,还是让我们到那边去耕种?这岭南在哪里?离我们太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