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147节(2 / 3)

加入书签

一众身份里选择霍思城这个身份的最大原因之一,不然,在系统提供的一干身份里,其实她还有出身更高的选择。

而因为母亲王夫人对女儿的这份支持,那本来已经变成笑话的“索城大将军”,反而成为母女之间的一份默契。

王夫人在知道霍思城打算长大以后收回祖父丢掉的那座城后,曾对霍思城说,我儿少有壮志,即使天不予见怜,赐了你女儿身,可壮志何须分男女,报国也可女儿身。越是千难万险,越要心性不移。

那一天,王夫人为霍思城念《孟子》,告诉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霍思城因此认为诸子往圣之中有真贤人值得她学习,于是在王夫人开始教自己读书时刻苦勤学,收敛顽皮。

所以陆瑶对王夫人有信心,她相信,自己据实以告,王夫人不但不会生气责怪,反而会为她提供支持。

这也是陆瑶敢和扈季丛谈合作的底气。

如果不是确定身后有王夫人这尊大神,即使扈季丛答应了她,她难道还会认为仅凭几句话自己就能驱使一个刀口舔血的流民为自己服务?

就像王夫人说的那样,想要驱使凶人,是要有真正实力的。

仅凭一个当地豪族六岁女儿的身份,远远不够,几乎是痴人说梦。

但是有了王夫人的支持,就代表着后续还会有钱财粮食和更多资源,陆瑶也才敢放下大话,对扈季丛说,自己要做这江淮的山大王。

北人南下,陆瑶敢保证,江淮本地的豪族里一定早就已经有人在暗中聚拢流民,准备形成私人武装了。

在闹饥荒的时候,人是负担,但是对于久居本地,屯粮无数的豪族来说,人也是资源。

只要刀口够硬,人数够多,别人的粮仓总会有足够粮食的。

如果粮食不够,一定是抢的不够,杀的不多。

除了本地豪族,来自北方的大家族是一股更大的力量,像那些只有一两百人的家族自然要想办法附庸本地豪族,可那些本宗族人数就上千,聚拢人马加起来能有几千人的大族,又怎么可能甘心做附庸。

江淮这块地,从北人南下的时刻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混乱时代。

江淮本地人是多,豪族占据地利也很有先天优势,可是在那些经受住了来自胡人的追击和南下路上的盗匪冲击的流民面前,江淮本地人软得像圈里待宰的家畜,家畜如何和嗜血的野狼相争?

何况光江淮这么一小块地,又能有多少人?真正人多的,还是作为过去政治中心的北方啊。

事实上,在陆瑶了解的历史里,江淮这块地,最后都是南下来的流民帅们的地盘,至于本地豪族,几乎没有多少声音,谁胜谁负可见一斑。

所以陆瑶一开始就没想光靠本地豪族的力量。

霍家庄在本地的确是很有地位,光是庄上完全听令于霍家的仆人部曲就有八九百,而再加上附近大小附庸于霍家的亲族和乡民丁壮,这股势力足可达到两千以上,是本地最大的豪族之一。

但是有一点,他们都是没有经过多少最残酷战争和血腥洗礼的乡民,基本上最大的见血就是乡里打架,和隔壁村打架,这种架,大多时候都是有余地的,不可能直接奔着要命去。

而北方来的流民,按照后世的现代科学心理学来判断,几乎大多数人都会患有战后心理综合征,换句话来说,他们如果打起架来,基本招招都是奔着要命去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南方普通乡民在北方普通流民面前几乎没有胜率可言。

这一点,陆瑶能看到,淮地的其他豪族肯定也能看见,霍家目前还处于单纯的对外防守阶段,但是陆瑶相信,肯定已经有别的豪族在偷偷招收流民了。

可能是因为祖父死于战场上受的伤,所以她父亲霍宴是附近有名的“和气人”,出了名的讨厌斗争,陆瑶这具身体才六岁,就不止一次在别人那里听说过她父亲的事迹:据说霍宴曾经和人争买一筐梨,明明他已经付了钱,但是后来者说不把梨让给他他就要和霍宴打一架,霍宴于是把梨送给了对方,分文不取,后来有人发现那人只是一个普通的穷人家孩子,还瘸了一条腿,乡里以此耻笑他,霍宴也不以为然。

霍宴是菩萨一样的好脾气,在盛世,这样的脾气或许会有很好的结果,但是在乱世,尤其是被流民冲击的乱世,这样的脾气就很难预估下场了。

不过,陆瑶觉得霍宴这样,倒也未必不是好事,就是一些事需要她绕个弯去做了。

比如收拢流民。

但是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算收敛锋芒低调苟发育呢?

世道越乱,人民对和平也越向往。

陆瑶不介意把霍家庄打造成这乱世之中人人向往的桃花源。

陆瑶和王夫人简单解释完自己目前的打算后,得到了来自王夫人的战略支持。

“你可知今日来访你父亲的人是谁?”

“吴郡郡守阮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