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266节(2 / 3)

加入书签

在是太近了,连这样躲避的机会都未曾有。

当阿济格、满达海选择彻底放弃关内,拔腿便跑,途中卷走了部分察哈尔部属,剩下的完全是一个空荡荡的部落。

很快就被光复骑军追击的兵锋完全占领

阿济格等人的败退,已经是快两月前的事情了。

北京的失陷,传播到山西方向的速度,超过了明军原本的预计

当居庸关被李来亨奇袭后,有残存溃兵逃亡到宣府方向,得知消息后,山西清军立即分裂为两派。

部分主张立即回援北直,夺回居庸关,从而接应中枢大员王公以及帝后,

但阿济格毕竟是老将,力排众议,否定了这一合情合理的倾向。

因为以他的军事经验,不难推测出,如果明军兵锋都已经能完全占领居庸关一线,再加上此前锦州失陷,李定国兵临天津的消息。

北京的沦陷已经不可挽回

而此时,作为满清仅剩的,唯一可以保全自己的精锐武装。

为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就去送死,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这位多尔衮的同父同母大哥,选择抛弃了北京以及逃亡的王公贵族们,果断率领八旗仅剩的建制部队——正白旗,越过长城,逃亡大漠。

满达海虽然没有明确表达意见,但最终也表示默认。

事实上,对于出身白山黑水的游猎民族而言,这不是什么困难的抉择,他们毕竟不是汉人,尤其是阿济格、满达海,还远不是那些受到关内儒家伦理熏陶过甚,或是堕落腐化的青年一辈。

他们依然保持着部分,游猎部落那种为了求生与博弈的冷酷和决然,他们对于政治伦理关系,并没有汉人那么在意,部落的繁衍与存续,才是被放在第一位的。

山西战场不同于其他地方,直到李定国突入北直之前,明清双方都还只是犬牙交错,不分上下。

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安之手中可用的兵力实在不多,除了骑兵占优以外,在兵力上,反而落入下风。

能够勉强支撑住防线,并在晋西南、西北等地,得到突破,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但随着徐州战役结束,山东光复,东路战场长驱直入后,中路军也在破灭清军黄河决堤的阴谋之后,越过黄河,抵达晋南地区。

中路军援兵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山西战场

这也是阿济格等人毫无迟疑跑路的原因。

当然,文安之也不可能就这样坐视对方撤出关外,立即动员全军骑兵追击。

而由于山西绿营新军中,将领祖可法主动倒戈,令明军迅速占领太原,竟是出乎了阿济格等人意料,导致原本还未出城的清军步卒主力被堵在南面,进退不得,眼看就没救了。

但阿济格还是没有像明军想象中那样回援,而是二话不说,只带着全军骑兵,扔下那些个绿营将领,乃至于部分正白旗步军营不管,加速逃离。

清军骑兵马匹充足,又是惊弓之鸟,虽然身后光复骑军也紧追不舍,多次截击得手,但在阿济格一次又一次的断尾求生之下,硬生生,还是从围追堵截之中,逃出了四千多骑。

阿济格知道,关内全部沦落之后,靠近长城外侧的漠南地区,也必然不再稳固,并没有就此停下来,而是一路不停。

先是经由还能控制得住的察哈尔,又裹挟了千余残兵,然后向漠北逃遁,又被苏尼特部接纳了几日,得到补充,成功遁入漠北残喘。

苏尼特部不是什么草原霸主,之所以敢这么干,其实乃是由于身后背景的利益。

因为苏尼特部的背后,其实站着的,是漠北大部谢图汗的附庸。

不同于南边漠南蒙古诸部的零散状态,漠北作为喀尔喀蒙古的主体,在后世历史上,直到康熙年间,多伦会盟以后,才算完全归属于清廷。

也就是说,此时的漠北诸部大藩们,处于一种中立状态。

尤其是川陕战役之后,由于明军与蒙古接壤,南面的信息北传,原本在皇太极以后,在态度上逐渐靠近满清的漠北诸部,都暧昧起来。

但是,当明军北伐,尤其是阿济格逃亡大漠之后,他们的态度又反转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就像明廷不希望北面有一个强大统一的草原帝国一样。

这些漠北大部,又何尝不害怕明廷未来可能的向北开拓?

故而,土谢图汗和三音诺颜部、车臣汗部共同都倾向于,保全北逃的阿济格,以作为未来制衡明军北上的可能。

当然,他们也知道,只凭借阿济格、满达海这点人马,并无大用。

所以,就在阿济格北逃消息传来的那一刻,整个草原的格局都发生了改变。

就在阿济格从苏尼特部离开的同时,漠北诸部便开始主动和西边的准噶尔联系……

-------------------------------------

察哈尔东南方向,在皇太极征服漠南后,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