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249节(1 / 3)

加入书签

阿宁摇头又点头,他在家没吃饭,过来了殷婆给他拿个包子,他已经吃完了。

“他吃了个包子。”殷婆出来说,“你们是喝粥还是喝蜜水?”

“蜜水!”几乎是异口同声。

柳芽儿端两盘包子塞给阿羌,继而提壶蜜水出来递给隋良,说:“吃完饭就去学堂。”

头一天去学堂,除了隋良,各有各的紧张,他们像打仗似的快速填饱肚子,各自挎个布兜出门。

赵西平今天没去当值,他跟隋玉站在客舍南边的空地上看枣树。

“今年枣树挂果了吗?”隋玉问。

“没有,明年可能会结果。你明年早些回来,或许能赶上吃枣子。”

“关外又不缺枣子。”隋玉故意说。

一只寒鸟飞过,赵西平背着手望天,被踢一下,他低下头。

“哑巴了?”隋玉瞪他。

赵西平没憋住笑,他偏过头说:“关外不缺枣子,但缺陪你打枣吃枣的人。”

隋玉还想再说,但通向这里的路上出现一群骆驼,是顾千户、杨千户等七个千户和三个小旗送孩子过来了。

七个千户一共送来十三个孩子,三个小旗送来三个。

“曲校尉的府里也有学堂是吧?”隋玉问。

赵西平点头。

“赵兄弟,弟妹。”顾千户过来了,他勒停骆驼翻身下来,客气地说:“我把两个孩子送来了,他们要是不听话,给你们添麻烦了,你们只管教训,不用顾及我的面子。”

赵西平摆了下手,说:“没那么严重,陈老年纪大了,一天只教一个时辰,这么点时间,他们能给我添什么麻烦。不说了,你们快过去,我家的孩子们已经过去了。”

“我领你们过来。”隋玉开口。

十六个孩子拎着篮子跟她走了,赵西平邀请同僚和下属随他进屋说话。

隋玉没去打扰,她把孩子们送进学堂,看他们各自凑桌坐下了,她也寻个空位置落座。

陈老来了,看见隋玉,他当做没看见,先遂她的意,按照个子高矮把二十三个孩子重新排座,再一人发杆毛笔,教他们如何握笔,落笔又如何用力。

隋玉掏出自己常用的毛笔也跟着沾水在桌上写字,她握毛笔的姿势是错误的,难怪字写得这么丑,她给自己找个理由。

“接下来,你们先跟老朽学首诗,这首诗名为《东风》……”

随着长短不一的跟读声响起,隋玉弯腰溜了出去,出门就遇到柳氏带着她的三个儿女在门口徘徊。

不等她开口,隋玉就点头说:“屋里还有张空桌子,你给三个孩子各准备一杆毛笔、一支炭笔和一块木板,明天就让他们进去跟着学。”

柳氏欣喜,她激动地说:“多谢玉掌柜,束脩是多少?我这就给你。”

隋玉摆手,“以后你就负责烧火炕,陈老睡的屋里,火炕一天到晚都要有火,至于学堂就只用烧半天,可行?”

“行。”柳氏一口答应。

事情说定后,隋玉回去找赵西平,来客已经走了,留下一堆的礼物。

“獐子腿是顾千户送的,牛角是杨千户送的,这个红陶盆是李千户送的……这袋干枣是陈小旗送的,这篮米糕是钱小旗送的。”赵西平一一交代,“我没要他们的束脩钱,他们就送来这些东西,我推不掉,只能收下。”

“他们表个心意,我们就收下,等下雪了,咱家杀猪的时候,留这些孩子在咱家吃顿饭。”隋玉拿过牛角,坐在赵西平身边说:“请夫子一事,我没打算当生意做,主要是为了教我们自家的孩子,其他的都是顺带,能为你结交人脉那是意外之喜。咦,这个牛角好像不是耕牛的牛角?”

“杨千户说这是他前两年从一个客商手里买的,应该是羌族人养的牛的牛角。”

他这一说,隋玉就明白了,这应当是牦牛的角,弧度更圆润,与耕牛的角相比,牦牛的角偏纤长,更有美感。

“这牛角是不是还是一味药?”隋玉问。

赵西平不清楚,杨千户没多说。

“先收起来吧。”隋玉放下牛角,她从箱子里掏出羊皮袄,本想穿身上,又嫌羊毛上的脏污还没洗,她又换一件。

“要下雪了,今天比前几天都要冷。”隋玉跺脚。

“我们屋里也砌个火炕。”赵西平说。

隋玉摇头拒绝了,“床上太暖容易使人懒惰,挨着灶房的仓房就暖和,我冷了坐那屋里就行。等下雪了,茶舍里也烧起火了,到时候我去茶舍烤火。”

说起茶舍,赵西平说库尔班和安勒夏天的时候缠着老瞎学口技,口技没学会,倒是编出几支舞,阿羌和花妞也跟着学了两支。

“秦文山把他的个人志拿走了吗?”隋玉问。

“没见他的商队过来。”赵西平把搁置在木箱里的竹简拿出来。

过了晌,隋玉拿着竹简去找陈老,她把竹简交给他看,她本是想讨教下如何写赋,却不料他对竹简上的内容感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