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291节(1 / 3)

加入书签

一家子人精,陈老挥了挥手,说:“忙去吧,我这儿不需要你伺候。”

“得嘞。”小崽高高兴兴走了。

晚上赵西平回来,从小崽口中得知陈老劝退农官的事,他想了想,让翠嫂宰两只母鸡给陈老炖一碗鸡内脏送过去,陈老不怎么爱吃鸡肉,但极爱鸡内脏。至于他就不再过去打扰了,他尊敬有学问的人,但老头子不喜欢对他太过尊重的人,明里暗里说他无趣古板不善变通。像隋玉对他持挑剔的态度,不捧着他,老头子反而有交谈的兴趣。

九月初四的中午,隋玉和隋良一前一后进城,二人饿极了,进城先去城内的油茶铺子买两碗油茶填肚子,落座就听到有人在谈城北的棉花。

“玉掌柜?”一个干瘦的男人走到长桌对面,问:“是玉掌柜吧?我姓王,是当地的农监。”

隋玉了悟,她看了看碗里的油茶,说:“等我一会儿,待会儿我们去我的客舍聊。”

“没事,我在城门口等你五日了,不缺这一会儿,你慢用。”王农监走出油茶铺子,站外面等着。

隋玉和隋良三两口吃完油茶,付了钱,二人走出去。

王农监牵的有毛驴,为了照顾毛驴慢悠悠的步子,隋玉和隋良牵着骆驼和马走路。

走出城再往北,走过麦地和黍米地,远远就能看见棉花地了。

早上还没出太阳的时候,仆妇们就来摘过一遭棉花,经过半天的日晒,地里只有零星的棉桃又裂开口子,雪白的絮子在枝叶间很是显眼。

农监目光炽热地看着,问:“这东西真的还能织布?”

“可以,棉线已经搓出来了,过些日子就可以织布,织机我也买了。”隋玉回答,“等我把棉布织出来,棉被做出来,你就准备上书给朝廷,再把棉种和棉布棉被献给朝廷。”

“能不能在十天之内做出两床棉被和两尺棉布?我打算赶在下雪前带着棉被棉布以及棉种亲自进京。”农监担心棉被运送的过程会出岔子,打算亲自走一趟,“我在长安有师友,可以直接把棉布棉被和棉种送到大司农的案桌上。”

隋玉想了想,九月中旬离开敦煌,冬天路难行,进京可能要到腊月了,路上若是再耽误一下,明年开年了可能才把棉种的消息送到皇上眼前。有洪池岭上的雪山挡着,朝廷来使抵达敦煌时最早是在三月中旬,那时她的棉种都种下了。

“好。”她一口答应,“路上天冷,我给农监准备一身棉衣。”

农监道声谢,说:“你这里要是缺人手,你尽管开口,缺人缺物我去给你寻。”

隋玉笑了,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我这里织布的人手少,棉线搓出来了,你拿走让城内的织布坊张罗,关于染色和织法,织布坊更擅长。”

农监一口应下。

说着话,三人到了客舍,客舍前的空地上晒着今早摘回来的棉花,大壮坐在树下守着。

两只大黑狗睡懵了,人走近,它们才醒过来,腿还睡麻了,起身迎接主人的时候一瘸一拐,吓得隋良以为谁把它们打瘸了。

仆妇们在第二进客舍的仓房里绞棉线,五台织机都用上了,走进客舍就听到织机的咯吱咯吱声。

隋玉敲了下门,她进去说:“怎么在仓房绞线?仓房光线不好,伤眼睛。”

“仓房凉快。”仆妇说,“您刚回来啊?”

“对,绞多少线了?”

“都在隔壁仓房放着,钥匙在大人手上。”

隋玉又出去,走前交代:“我让人把茶舍的门打开,你们把织机搬进茶舍,绞棉籽绞棉线的时候在茶舍里弄,光线暗了就点油盏。”

赵西平听到声已经出来了,他看见农监,又看隋玉从第二进客舍出来,他进屋拿上钥匙去开门。

“有一百斤(汉代斤两)棉线了,应该是能织一匹布了。”他说。

门打开,隋玉和农监一起进去,棉线缠成一个轱辘一个轱辘放在架子上,她拿下一卷线找到线头扯开。于她来说,这种棉线有些粗,但对农监来说很是惊艳,比蚕丝粗,比麻绳细,还不易断,而且手感摸上去柔软不扎手。

“好。”他激动道。

“这些你拿走。”隋玉说,“要是织毁了,责任在你。”

农监没生惧,他用麻袋装走一百斤棉线,牵着毛驴驮走了。

“吃饭了吗?”赵西平问。

隋玉摇头,“在油茶铺子被他逮到了,匆忙喝了碗油茶就回来了。”

“有个商队明天要走,翠嫂在忙着蒸包子,你去吃点,晚上让人宰两只鸡炖罐汤。”赵西平说,“农官之前跟陈老见过面,说了什么我也不知道,你想知道你去问陈老。”

隋玉摇头,“既然已经有结果了,过程我就不好奇了。”

“姐,刚出锅的酸菜鸡蛋包子,快来吃。”隋良已经吃上了。

隋玉吃饱喝足洗个澡洗个头,换洗干净,她倒床就睡,一觉睡到天黑。

养足精神,隔天一早,隋玉又忙开了,她请来木匠,让木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