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093章可问张昭(1 / 2)

加入书签

崇仁宫中的向太后,正和长郡主在说笑,看到通报过后进来的赵佶愁容满面,便问道:“官家怎么了,为何事愁。”

听了赵佶将朝上之事说完,向太后沉吟良久,说道:“哀家身事三帝,历经数十年,这新旧之争,也见得多了。相必官家也知道,细算起来,哀家也算是半个旧党。当初,召回司马相公,尽复了旧法,顺应民意倒在其次,实是为了维持朝政纲纪。现如今又过了十数年,新法旧法的,哀家却是管不了了。官家亲政数年,大可自己作主,只是这司马相公进不进奸党,刻不刻石碑,却是要商榷一下,莫寒了天下臣民的心。”

赵佶点头赞同道:“母后言之有理,这人数的确多了点,而且司马相公是我朝忠义楷模,的确不妥。”

向太后满意地说道:“官家考虑的极是。”

长郡主道:“皇兄已经决定怎么做了么?”

赵佶知道自己这个妹妹颇有主见,想听听她的意见,便说道:“大方向上基本已经决定了,还有许多细节仍需权衡一番。皇妹有何高见?”

长郡主嫣然一笑,说道:“皇兄岂不闻三国孙策告之孙权,外事不决可问周郎,内事不决可问张昭?”

“喔,张昭何在?”赵佶来了兴趣。

“熙宁旧臣,皆是张昭也。”长郡主应对道。

赵佶反应过来,赞道:“皇妹女中诸葛也。熙宁旧臣中不乏当初赞成新法的人,的确可问上一问。”

长郡主接着说道:“且年初皇兄行密折制,大可就此事问一下各地民间的意见。”

“此事朕却不这么认为。密折所授之人,皆士林清流,调查些民生吏情,倒是可以,以此大事问之,未免儿戏了。”赵佶犹豫道。

“清流之议,正是天下悠悠之口,且密折所授之人,熟知民情,哀家到是认为可以问一问。”向太后说道。

长郡主又道:“尚有一位身处朝堂,却在清流之列,也可问上一问。”

赵佶明白过来,道:“你是说江耘吗?”

“正是。能创此密折之策的人,想必见识应该不凡。”

赵佶笑道:“皇妹好心思,原来对这江耘颇为了解。”

赵佶一句有意无意的玩笑话,说得长郡主脸色绯红。

“说到江耘,朕倒想起,刚有人参了他一本。”赵佶道。

“喔,一个小小的翰林书院的学士,有何事可参?”向太后奇道。

“乃是参他对母后和朕大不恭,罪名可是不小。所奏之人乃是开封的府尹吕嘉问,据说是亲耳所闻。”

“大不恭?”

“据说是诗词大会之上,江耘作了一诗。”

“怎讲?”

“这个婆婆不是人,王母娘娘下凡尘!自家儿子是个贼,偷来蟠桃奉至亲!”

向太后又好气又好笑,骂道:“自古文人该死之处全在这张嘴上!”

长郡主却忍不住大笑,然后用手指着太后和赵佶,想说又说不出来,脸憋得通红。

“天下最大胆,莫过于此人。当初琼林夜宴,知道人的身份后,全不象寻常人战战兢兢,反倒和我开起玩笑来。”赵佶又是欣赏又是苦笑。

“艺高人胆大,想来也是如此。衷家瞧着,却是个滑头相公。初到京城一年多,已然被他做出许多事来。然而”向太后欲言又止。

长郡主赵怡接口道:“然而所行之事,皆让人匪夷所思,全无章法。”心中却还有半句不曾说了出来:“我却偏偏都喜欢!”

是的,我就喜欢。

深夜的慧贤雅叙博闻小筑之中,一场紧急会议正在召开。江耘小集团的头脑们全部到场。

“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原来是调虎离山之计。”贺暄率先说道。

“吕嘉问所参之罪,也怕是难以善罢干休,当日我也在场,虽然是同居者隐,但这大不恭之罪,怕是不在其列。”

“小子不分场合,口出狂言。当初在青楼也就罢了,如今却是在太后的辰宴之上,唉。”贺暄恨声道。

6伯勤苦笑道:“没想到子颜尽说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辞来。”

“为今之计,也只能从最坏处打算了。”贺暄叹道。

江端友道:“据老夫所知,我们行的报纸,宫里的长郡主是每期必买,或许可以托人说说情,而且当日她也在场,江耘所作之词,乃是私下交流,并未流传,皇家颜面并未受损。”

众人点头赞同道:“这办法不错,可以写封书信托前来买报纸的宫女带进宫去。”

邵籍说道:“蔡相上书立党刻碑,欲置司马相公于不复之地,我汴京戏院正可为司马相公伸冤。”

贺暄盯着邵籍,说道:“邵先生,老夫刚才之所以不想请你来,实在是不想让你也来淌这一趟混水。”

邵籍哈哈大笑,说道:“身为读书之人,岂能目睹此恶毒之事,政治纷争,皆是为国为民,岂可以政见之分毁人于如此境地。当初,章惇欲掘人坟墓,尚有先例可寻,刻石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