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51章 土地兼并(五)官绅优免和投献(1 / 3)

加入书签

“大明官绅有优免特权,致使大量土地被投献在官绅名下,这总是真的吧?!”朱由检把最后的法宝祭了出来。

他觉得这一条应该没什么问题。

李之藻犹豫片刻后说道:

“这倒也不能说错,只是世人所传,也未免多有夸张。”

“夸张?”朱由检有些生气了,“李爱卿,你才学过人,朕很欣赏。可你不能因为自己是官绅,便故意缩小这官绅优免特权带来的危害。”

李之藻听见朱由检这么说,有些惶恐,连忙躬身道:

“老臣没有此意。只是我朝官俸原本不多,这优免也不过是免除官绅部分徭役,而非免除正赋。

“如嘉靖二十四年《优免则例》,一品京官免除徭役税为三十石粮食加三十人丁,以此递减到九品官为六石粮加六丁。外官减半。

“陛下试想一品京官不过是三十石加三十丁,就以高价计,也只折合六十两银子,又怎能算得上多?难道我堂堂大明,连这些钱都负担不起么?”

朱由检笑了一下,这个问题自己还是了解过的。

李之藻分明是想用嘉靖时《优免则例》来搪塞自己,他盯着李之藻的眼睛:

“李爱卿,你怎么不说万历十四年的《优免则例》是直接优免田额,一品京官优免田一千亩,这还少么?”

“陛下明鉴,这说是优免田一千亩,并非是说这一千亩地不要交纳正赋,只是说这一千亩地对应的徭役税可以免除。而一亩地的徭役税只有三升,所谓一千亩,其实也就是免除徭役税三十石而已。”李之藻从容不迫道。

朱由检见李之藻还要强辩,有些忍不住了,提高语调:

“那万历三十八年的《优免新例》又怎么说?直接把优免数额提高了十倍!”

李之藻却还是不肯认错,继续辩解:

“陛下,这《优免新例》在《大明会典》和《神宗实录》里都无记载,若真是推行天下,如此重大变革,又岂会不载于实录和会典之中?这新例当是只试行于南直隶常熟、松江等地。

“况且即便按此《新例》,所免除的也不过是田亩对应徭役税,一品官所免份额也不过三百石。便是直接把这三百石换算三百两银子。作为官俸发给一品官,又怎能算多?”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果然是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

李之藻这样的人物也不能免俗,自己是官员,便想方设法为官员优免特权辩护。

要是真按他说的,倒也不算错。三百两银子,即便按照一两银子等于五百块钱来计算。

一品高官一年增加十五万的收入,以后世的标准来看也不算啥。

企业高管年入千万都稀松平常,更何况一个国家最高级别的官员。

问题是不能这么死板来算啊。

朱由检板起面孔:

“李爱卿,你真以为朕傻么?这规定上说的是优免徭役税,但实际呢?多半就是一千亩或一万亩田地对应的正赋也都被免除了。甚至在此数额之外的田地,也全都免除了!你敢说没有?”

李之藻一愣,正要说话。

朱由检不等他说出口,便抢着继续道:

“你以为朕什么都不知道?

“嘉靖末年浙江巡按庞尚鹏便在奏疏中说‘切惟民间大患,莫甚于赋役之不均!赋役不均、实由于优免之太滥’。

“庞尚鹏也是高官,尚且承认我大明对官绅优免太滥,你为何还要强词夺理?”

庞尚鹏的话是他从后世学者声讨明朝官绅优免特权之恶的论述中看来的。

凡是他穿越以前看过的材料,需要时都能在他脑海中特别清晰地浮现出来。

这似乎是他穿越后具备的一个金手指。

他不失时机地加以利用,否则真说不过这些学富五车的明代官员。

朱由检心想这回李之藻该没话说了。

果然李之藻呆了半晌,似乎被朱由检的话镇住了。

朱由检正自得意。

李之藻却又开口道:

“陛下,这……”

朱由检微笑:

“爱卿没话说,认个错就行了,朕明白你身为官员,自然也有些私心,朕不会怪你。”

李之藻一脸困惑地摇摇头:

“不是,陛下,这庞尚鹏的奏疏,微臣也看过,他这奏疏何尝是说对官绅优免太滥?他这奏疏通篇都是在说对煮盐的灶户优免太滥!”

“什么?”朱由检的眼睛差不多要瞪出来了,“庞尚鹏这说的是盐丁?”

“正是。”李之藻很很诚恳地点头,“一个灶丁优免田为百亩。”

“一个灶丁每年所纳盐课不过为一两八钱,而免田百亩相当于免银五两。许多奸民冒称灶丁来逃税。导致徭役负担都转嫁在其他小民头上。

“陛下如何从这篇奏疏中得出对官绅优免太滥的?

“庞巡按这奏疏里,反而说官绅、举人、生员优免数额都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