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三章依法治国离不开(1 / 7)

加入书签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当前,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从打虎拍蝇反腐败到全面深化改革,从民生持续改善到生态文明建设,要把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担当。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毫不含糊、立场坚定,不为噪音杂音所扰,不为错误思潮所惑,坚持依法行政和按规章制度办事,为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越在关键时刻越要发挥法治的作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凝聚了全党智慧,体现了人民意志,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抓好落实。

改革开放以来,从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确定依法执政基本方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到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司法体制,中国发展的进程,也正是法治进步的过程。实践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今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可以说前所未有。快速发展期,面对多元利益诉求,如何定纷止争,促进公平正义?改革深水区,面对多样实践探索,如何划定边界,掌握改革航向?社会转型期,面对多变思想观念,如何调和鼎鼐,凝聚广泛共识?越是在关键时刻,越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让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历史性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法治中国的宏图正在徐徐展开。只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善作善成的作风,坚持法治理念,带头以依法依规办事,才能沿着法治道路,建设法治中国,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把勇于担当贯穿到依法行政全过程

对于行进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法治是繁荣稳定的基石;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依法行政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支撑。当前,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从打虎拍蝇反腐败到全面深化改革,从民生持续改善到生态文明建设,要把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末端治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担当的作用至关重要。坚持把勇于担当贯穿到依法行政全过程,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把勇于担当贯穿到依法行政全过程,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依法治国各领域工作,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另一方面,要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党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坚持把勇于担当贯穿到依法行政全过程,我们就一定能完成好执政使命,建设好法治中国。在日常性教育引导中要发挥媒体在知识传播和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要引导党员干部敬畏法律、尊重法律,自觉形成法治观念、牢固树立守法意识,增强党员干部遵法守法的社会引导力,带动全体社会成员形成法治思维、具备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

★以担当精神自觉维护公平正义

何为公平正义?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它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所谓权利公平,是指公民的权利不因职业和职位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其合法的生存、居住、迁移、教育、就业等权利得到同等的保障与尊重。所谓机会公平,是指公民能普遍地参与社会发展并分享由此而带来的成果。所谓过程公平,是指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项活动的过程公开透明,不允许某些人通过对过程的控制而谋取不当利益。所谓结果公平,则主要指在分配上兼顾全体公民的利益,防止过于悬殊的两极分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