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1459章 东江移民村(2 / 3)

加入书签

解对方的状况。这种抽样调查的样本数量虽然不多,但沙喜还是很快便了解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东江镇早年的兵源主要是来自辽东,因为面临着极大的外部军事压力,军属接受军事训练也成为了常态。但自从后金军南下占领辽东大陆全境,将东江镇赶到海上之后,处于物资缺乏状态的东江镇不得不尽可能削减正规军编制,减少日常训练次数,以节省作战物资的消耗。到后来粮食供应越发紧张,皮岛上开始时不时地出现断粮的状况,就连正规军的日常训练也基本中断,就更不用提民间的武装组织了。

后来海汉人出现,向皮岛提供了大量物资,才终于让东江镇缓过来一口气。但在海汉从皮岛招募移民的过程中,除了大量无路可走的辽东难民之外,还有不少东江镇的民众也选择了通过投靠新主这条路来离开皮岛这个苦寒之地。特别是那些有过从军经历的老兵,更是海汉最喜招募的对象。

只要这些人身体没有残疾,召回海汉之后训练一番,只消几个月工夫便可以摇身一变为海汉出战了。而他们为海汉卖命所能获得的报酬,远远超过了在东江镇服役的待遇,这种套路在民间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被海汉搜刮了大量退役老兵。

这样一来,一直待在皮岛上没有离开的民众,所具备的军事才能就比较有限了,而且这些民众参战的欲望也比较低,否则早就加入东江镇的部队,或是应征海汉的招募了。而沈氏叔侄迫于手头掌握的资源有限,也很难再将东江镇的武装规模扩大,反而是在海汉的建议之下,走上了精兵路线。总兵府从军中挑出少量精锐按照海汉军制重新进行编制,配发海汉提供的武器,由海汉军事顾问对这支新军进行操练。

目前理论上东江镇还保有四千人上下的部队编制,但实际上真正拉出来能打的,也就只有海汉帮助东江镇练的这支新军了。其他的部队基本都只能充当辅军,负责后勤辎重之类的任务。至于这一万多民众,恐怕当下连三百人的民团都凑不出来。

沙喜虽然尚未完全确定自己探访到的消息便是客观事实,但这些信息至少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而且他在寻找随机访问对象时并未集中在一处进行,而几人的讲述都基本一致,其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东江镇负责民事的官员知道这两位来巡视工作的海汉高官身份不凡,态度也是十分谦卑,一直点头哈腰地跟在身后,唯恐出了什么差错。反倒是普通民众并不知道这两名海汉官员的身份有什么特殊,比起东江镇官员还少了几分敬畏。

听到消息从另一处工地赶过来的刘山夏终于到了,他亲自带着二人去观看了第一处移民村的建设状况,并向他们讲解了目前的施工安排。

“你们也看到了,就算这边有劳动力,但工程进展也快不到哪里去,所以沙喜你也不要太指望能从这里抽人了,就算能抽那也是军方先抽去前线工地,那里可比这地方要紧得多了。”刘山夏一上来就点明了沙喜的小算盘。不过沙喜被点破心思之后也不以为意,只是笑了笑作为回应。

海汉在殖民地建设移民村落,一般都是提前数月就开始谋划,准备相应的建材和预制件等等,一旦开工就会以极快的速度搭建起制式的简易棚屋。而划给东江镇的这处移民村落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做多少准备工作,就更别说提前制成搭建房屋所需的各种预制件了。即便海汉有这个能力,那肯定也是将其先用在旅顺堡那边了,最近从山东方向迁入旅顺的移民可还有大部分都在帐篷里住着,沙喜肯定不会把好东西让给东江镇的安置工作。

所以这边经过了两天的施工之后,也仅仅只是完成了小部分房屋的地基构建工作。而从附近山林采伐的木材还要经过一定的加工之后,才能用于建房,目前在这里工作的几十号木匠即便全力开动,也还是难以满足工地上的建材需求。

“一步慢,步步慢,木材的砍伐和加工这个环节成了瓶颈,导致后面的施工进度全部都被拖慢。”刘山夏颇为无奈地说道:“照目前的速度,工期可能要比预计的时间延长一倍以上。”

陈一鑫问道:“那能不能调整一下投入木工的人员数量,多派一些人去伐木?”

刘山夏道:“这么简单的办法我当然早就想到了,但问题是在于目前没有足够的工具可用,平均二十个人才有一把大锯,就算派出加倍的人手去伐木,效率也还是高不到哪里去。”

陈一鑫沉吟道:“这边如果不够,那就只能从山东基地尽量调一些过来了。我记得芝罘岛上的仓库里还是有不少乱七八糟的工具放着的。”

刘山夏点点头道:“已经发了电报回去,让下一趟来辽东的船顺道带过来,只要跟土木工程沾边的,什么工具都要!”

沙喜却是在旁边琢磨着另外的事,这时候才不慌不忙地开口道:“既然这边施工进度因为工具不足慢下来了,那有很多劳动力就闲置了,我看不如先调一些人到旅顺堡那边,帮忙先把那边的工程搞一搞,等这边有足够多的工具来,再回来这边做事不迟。反正这里离旅顺也就三十里地,要不了半天工夫就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