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1748章 就算看破也无奈(1 / 3)

加入书签

以地方官府的眼光和所能接触到的资讯,很难从更高的视角去对海汉的一些行动作出判断和解读,往往会在接触中因为自身的视野有限而被海汉牵着鼻子走,如浙江、山东等地都是如此。这些地方的官府或为息事宁人,或是以权谋利,大多对海汉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是暗中合作以维持表面上的和平相处。

大明朝廷所能接收到的情报当然更为全面,但其中还是不免会有很多地方官府欺上瞒下之后的错报漏报,依然难以准确地评估海汉采取某些措施的真实目的。而且大明目前的处境艰难,威胁到统治阶级的乱子不少,海汉的问题倒还没有到火烧眉毛的程度,甚至近两年多少还能替大明分担一点压力。所以尽管朝廷对海汉有诸多不满,但还是容忍了这个强邻的逾矩行为。

费策贤本来也认为海汉对大明的所作所为只是以求财为目的,至少在局部地区占据军事优势的情况下没有大举入侵大明,似乎证明了海汉人声称对大明没有恶意的表态。但真正来到海汉国首都三亚,在这里接触到更为全面的信息之后,他才逐渐意识到海汉的意图颇为险恶,之所以不对大明动手,或许只是利益使然、时机未到,而并非海汉对大明怀有多少善意。

为什么这些先进的战船可以卖给安南、占城、福建,甚至是高鼻深目的荷兰人,却不肯出售给近在咫尺且被海汉高官称之为“友好邻邦”的大明,费策贤不再相信那些虚伪的说辞,他认为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海汉人不想让大明拥有强大的海上武装,以免威胁到他们在大明近海几乎压倒性的统治地位。

而海汉在国际军火贸易中的这种策略并不是独立的,如果将其与海汉历年来的扩张轨迹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海汉对大明海岸线由南至北的控制过程贯穿了其发家史。海汉海军的强大几乎是与大明沿海水师的衰落同步进行,这或许是巧合,但费策贤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海汉有意制造出了这样的形势。

纵观大明沿海各地水师,原本北方第一的山东水师已经在早年的登莱之乱中分崩离析,大部分都被孔有德叛军裹挟去了辽东投敌,后来又纷纷折戟沉沙于海汉海军的历次跨海打击。江苏沿海本无良港,水师一向不是标配。浙江水师在海汉军占领石浦港、攻打舟山群岛,以及之后封锁杭州湾的历次行动中消耗殆尽,剩下为数不多的水师部队也缩回了钱塘江和长江里,不再出海自找没趣。

剩下更南方的福广两地,福建水师一向跟海汉一个鼻孔出气,如今已经公然不听从朝廷的调遣安排,自然不能再对其寄予任何希望。而两广地区的水师在早年间就被海汉以各种手段清理得七七八八了,如今顶着水师名头在珠江里活动的都未必是大明的人了。

当长达数千里的漫长海岸线处处都是门户大开的防御漏洞时,海汉又何必要急于选择其中一处大举入侵?这个道理就算是身为文官的费策贤也明白,只可惜朝堂上能看到且看懂这个国际局势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仍然相信海汉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大明放弃被其占领的土地主权,以及开放沿海地区的贸易,而没有意识到海汉已经在一点一点地吞噬大明沿海地区的控制权。

昨天的外交晚宴加上今天这个军火展销会,费策贤已经看清了很多之前没有弄懂的事情,撕下伪善面具之后的海汉并不是大明所认为的那么简单,种种迹象都表明海汉正在逐步加强对大明的打压。这不单单是在大明海岸线上占几个小岛修建港口,或大面积的武器禁售而已,而是要将双方外交的基调定在一主一从,大明就是其中被动的一方。

堂堂大明帝国立国两百多年,什么时候被番邦外国欺负得这么厉害?即便是如今势头极盛的北方强邻,那也只能是在战场上见真章,何曾像海汉一样在外交界把大明也吃得死死的。要是还在国力比较强的万历年间,海汉这种做派只怕早就让朝廷下令开战了。

只可惜今不如昔,就算费策贤嘴上不会承认,但心里还是明白大明的确在最近这十多年里状况不佳,国力一直在走下坡路,不然也不至于让海汉这种海外来的武装海商团伙在国土上扎下根来,最后还分疆裂土自成一国。

但最让他郁闷的并不是海汉小人得志,如今起势之后反倒欺压起了正主,而是就算他能够看破海汉的把戏,知道其对大明居心叵测,但也还是没有办法化解大明的被动处境。

在三亚举办的国际聚会中,就算大明不是东道主,这种场合他也理应成为各国外交使节关注的中心,然而眼前的实际状况是所有人都在围着白克思和张天贵询问订购战船的具体事宜。从头到尾没有人来征求过他的意见,没有人来打听一句“大明会不会买”,也没有人在意自己买了战船之后会不会让大明感到不快。

大明的立场,在这里是不被重视的。这些外交使节宁可花时间去琢磨海汉高官的细微表情所代表的态度,也不愿主动来与他交流几句关于军火贸易的看法。费策贤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但他知道这未必是事实,很可能只是其他人真的不在乎大明而已。

毕竟再怎么讨好费策贤,也没法从大明得到他们想要的装备,最终还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