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1828章 战局逆转(1 / 3)

加入书签

对于朝鲜来说,发生在大同江上的交锋算得上是一场久违的胜利,哪怕朝鲜军队仅仅只是由水师舰船在江面上执行人员运输和监视任务,从头到尾都无一人登上那三座岛屿,并没有直接参与到作战过程中,这也不会妨碍位于大同江一线的文武官员们替自己揽功请赏。

自战争开始以来,虽然朝鲜军在北方也曾尝试过抵御清军入侵,但基本上都收效甚微,一直被清军按在地上摩擦。北方失守的几座城池已经让朝鲜损失了数千兵马,然而朝鲜守军给清军造成的战损却是根本拿不出手。这次在大同江上一举歼灭清军千余人,也足以让目前在朝鲜国内政坛声望岌岌可危的主战派稳住阵脚,重新获得国王李倧的信赖。

至于参与此次行动的联军部队,倒也不会与朝鲜人去争抢战功的归属,他们更看重的是战争结束后所能从朝鲜获得的长远回报,至于战功,既然海汉人都没打算去争,他们就更没有必要出头了。

而王汤姆对此的平静态度则是有更深层的用意,毕竟海汉目前也需要替朝鲜政坛的主战派抬一手,以便能从朝鲜获得更多的后勤支持。这个功劳就算让朝鲜人据为己有,但真正知悉内情的高官们还是会意识到他们的功劳都是由海汉所提供,想要将胜利延续下去,那就必须要配合联军的指挥并满足海汉提出的各项要求。

与清军日益艰难的补给状况有所不同,整个大同江以南都可以算是联军的大后方,而为了能够抓牢联军这根救命稻草,朝鲜朝野上下也竭尽全力满足联军所要求的后勤物资。没有陷入战火的江原道、京畿道、忠清道、全罗道、庆尚道等南方地区都被朝廷分配了物资筹集任务,可以说整个朝鲜半岛的南部在过去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都在为联军的备战工作而运转。

尽管朝鲜人做事的效率的确不太高,其间还有很多因官僚体系所造成的无法避免的迟滞,但以半个国家的力量来为联军提供物资保障也还是绰绰有余了。至少在食物、被服、药材、帐篷等生活物资的供应上,联军目前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光是作为食材跨江运至基地的猪牛羊等家畜,每天就多达上百头之多,而这还仅仅只是供应陆军的部分而已。

良好的后勤保障让已经在朝鲜境内待了许久的联军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士气,甚至有很多独立团的官兵认为在朝鲜期间的待遇要算是海外作战中少有的高标准了。

当然了,相比得到优厚待遇的联军部队,被朝鲜派到大同江基地参与施工建设的民夫可就没那么好的命了,他们所能得到的就是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在前期居住条件尚未完善的时候,所有的帐篷都必须优先提供给联军部队,大部分朝鲜民工只能幕天席地住在工地上,甚至连一张垫在身下的草席都没有,伙食方面更是不能与联军相提并论。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普通朝鲜人来说,这也总比整个国家沦陷后被清国的蛮人贵族奴役要好。毕竟给联军做苦役就只是几个月的事,咬咬牙也就过了,要是让清军继续肆虐下去,那可能子子孙孙都只有沦为奴隶了。

当然了,这样的思想意识并不完全是由朝鲜民夫自行形成,海汉的民政官员在这期间见缝插针的宣传工作也同样功不可没。

刘尚在接到调令从广鹿岛来到这里之后,便承担起了筹划和实施宣传工作的任务,同时还得负责对本地数量众多的汉人难民和朝鲜民夫的日常管理。不过好在这里有独立团充足的兵力维持社会秩序,他所作出的绝大部分决策都能比较顺利地得到执行。

为了要赶工期,联军从辽东地区掳回的汉人难民,有大约三分之二被运到了大同江基地进行安置,但实际上这个地方除了能从大同江里捞些水产之外,并没有足够的粮食产出能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所以这些汉人难民的口粮也同样是来自于朝鲜的供应。

当然了,刘尚手下的宣传干事们会告诉这些汉人难民,他们所得到的一切生存物资都是因为海汉执委会的仁慈决定,而今后是否能够加入海汉国籍,安排去条件更好的地方定居,那就要视他们在大同江基地修建工程中的表现而定了。换句话说,只有干活最卖力表现最好的人,今后才能有机会被安置到生活环境最好的海汉本土——在宣传干事们的口中,那里是一片繁荣且安全的海外乐土,只有真正效忠海汉的国民才有资格在那里定居。

对于这些刚刚脱离清国奴役,但仍然前途未卜的汉人难民来说,海汉官员的说辞就像是黑暗里的一道光芒,让他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望,也对当下的劳动安排有了更多的动力。

刘尚在辽东已经待了不短的时间,对于如何调动汉人难民的积极性,让其服从殖民地当局的管理,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当下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大同江基地的日常管理上,也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不过作为他个人而言,其实不太想长期留在异国他乡工作,哪怕是回到辽东或者山东也要更好一些,毕竟那里算是真正由海汉掌控的海外殖民地,而不是像这处暂时由朝鲜托管给海汉的地皮。

当然或许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地方就会变成海汉的又一处海外殖民地,但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