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zzshuwu.com

第276节(1 / 3)

加入书签

可是,本来证据确凿,案情清晰的案子,今日一审之下,又变成了一潭浑水。

翻供的翻供,咬人的咬人。

原来之前的那些,都只是缓兵之计罢了。

他问道:“这个案子,到底如何查?”

赵铨呵呵一笑,“那你得问一问钦差大人们了。”

“我拼着九死一生,冒着生命危险,破了案子,不会弄到最后,各打九十大板,和稀泥,就完事儿了吧?”

赵铨道:“事情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但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这句话让范小刀迷糊了,“什么意思?”

“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关键在于如何去查,往大了说,破坏国之根本,一条线追查下去,整个京城,一半的官员,都会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生怕牵连到他们,往小了说,几十万吊钱的事,而且问题都已经解决了。该抓抓,该杀杀,到时候给天下一个交代便是了。这件事,关键得要适可而止!”

老太监顿了顿,又补充道:“别看陛下不闻不问,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范小刀却打破砂锅问到底,“什么叫适可而止?”

赵铨解释道:“既要平民愤,又要敲打百官,要他们安分守己,又不能松懈倦怠。查得紧了,那些当官的无利可图,什么活儿也不敢做,天天混日子,这叫庸官,查得松了,他们又得寸进尺,肆意妄为,这叫奸官。他们查案子的,也明白这个道理,正所谓十查七说三分判。”

范小刀诧异道:“什么叫十查七说三分判?”

“查案子嘛,就要往死里查,把事情查得水落石出,毕竟谁也不想被糊弄,这叫十分查。不过,有些案子,牵连甚广,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归查,说的时候,得往七分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不要说。”

“那三分判呢?”

赵铨微微一笑,“朝廷培养一个官员,不容易,一个能干事,会干事的,更不容易。你看那谢芝华,虽然品行不端,贪墨巨腐,不过,这些年当政期间,每年给京城的贡银,还有给朝廷各部衙的孝敬,却屡创新高,这就叫做能官,所以这些年来,在京城中的风评也都不错。就算知道他下面一堆问题,可是都拿了好处,对于那些阴私之事,也都装作视而不见。”

“那就可以随意贪赃枉法了?”

赵铨道:“这是什么位子?江南转运使!号称江南财神爷的位子!在这个位子上,若是不贪,也做不长久。就算把他抓了,办了,换下个,也照样贪。”

范小刀表示不认同,“所以,他可以名正言顺的贪污?”

赵铨道,“自然之道,生死有常。那些贪来的银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些贪官,若醒悟及时,迟早会把这些银吐出来的,否则,没一个善始善终的。当官之人,若不为了点黄白之物,谁肯如此卖力出力?你以为人人都是心怀天下的圣人?”

这番话,刷新了范小刀的认知。

不过,他内心依然有些不忿。

“按你的意思,谢芝华会被判无罪了?”

“出事之后,谢芝华便已在朝中疏通关系,花了大价钱,所以临来之时,朝廷内部已有了定论,不想将事情闹大,牛恭已认罪并畏罪自杀,事情本来到他这里,再杀几个小鱼小虾,也就完事儿了。不过,千不该、万不该,谢芝华做了一件错事。”

“什么事?”

“他雇佣杀手想要刺杀你一事。”

赵铨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到了范小刀手中,“这是出京之时,太子殿下给谢芝华的一封信。我想了想,还是由你转交给他比较妥当。”

谢芝华是太平公主的人,可暗中却投靠了太子朱延,连皇宫里的大太监,都已知道了。

真是毫无秘密可言。

“为什么是我?”

赵铨笑了笑,“因为他曾经想过害你!”

信没有封口,范小刀打开书信,粗略看了眼,心中冷冷一笑,原来如此,旋即把这封信收好,藏入怀中,“我一定会送到!”

接下来的三日,钦差们带来的专案小组,开始对证据进行一一核对,调查,关键人证、物证进行走访,锦衣卫、都察院、大理寺,三组人员,各自行动,独立调查,最后得出来的结论,出奇的一致。

铸币局造假一案,系铸币局主事牛恭和内廷少监冯群合伙所为,江南转运使谢芝华并不知情,但却犯下了御下不严,失察之罪。也就是说,死去的牛恭,还有活着的冯群,扛下了所有的罪名。

希望老天开开眼

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调查过程中,徐亭因为教子无方,管教不严,导致儿子收受不当得利,念在其年幼,又是初犯,徐亭苦苦哀求,并退回了赃银,才没有继续追究。当然,这些钱也不是回到国库,而是被分成了四份,给到了三位钦差、还有赵铨手中。

毕竟,三个衙门带来了那么多人,吃喝拉撒都是挑费,来一次江南,替陛下办事,总不能空手而归吧?

很快的,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